我国圈养大熊猫已放归自然11只
新京报快讯(记者易周)10月15日,第六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大熊猫保护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开幕。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春良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说,近年来,中国对圈养大熊猫的野外释放进行了科学研究,迄今已有11只大熊猫被释放到野外。
这次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是在国家林业局的指导下,由北京动物园、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香港海洋公园、台北市动物园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主题是“大熊猫保护与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共有41个大熊猫保护机构、保护区、动物园和研究中心讨论了大熊猫研究、保护和公共教育等议题。
有548只大熊猫被圈养
李春良在开幕式上介绍说,近年来,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大熊猫的保护。全国建立了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58万公顷,野生种群超过1800只。
同时,加大科研力度,有效解决了大熊猫繁育问题,实施了优生政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持续上升,圈养大熊猫数量达到548只。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的科学研究,建立了野生训练和放归技术体系。目前,已有11只熊猫被连续放生到野外。
五个组织者将签署开展跨领域合作与交流的建议。
本次研讨会将由各单位代表就大熊猫繁育管理、疾病防控、野生释放、保护教育、科普和公众参与等问题进行23次专题报道和经验交流,推动各地区科技交流和大熊猫保护的发展。
研讨会期间,五位主办方还将共同签署第六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大熊猫保护与教育研讨会提案,内容包括加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研究、大熊猫迁地保护研究、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研究、跨领域合作与交流,以及促进公众参与大熊猫等濒危动植物的保护与教育。
北京动物园已经繁育出50只熊猫,76只后代。
记者从北京动物园了解到,自1955年以来,北京动物园一直在饲养和展示大熊猫。在过去的60年里,它已经繁殖了50只熊猫,有76个后代。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已经从包括苏联和美国在内的九个国家赠送了24只大熊猫,全部来自北京动物园。
据了解,60多年来,北京动物园在大熊猫的繁殖和繁殖方面取得了七项第一:第一次在人工繁殖条件下成功的自然繁殖,第一次通过人工授精方法成功的繁殖,第一次用超低温保存的冷冻精液成功的人工授精,第一次通过人工授精繁殖的雄性个体的成功培育,第一次完全人工饲养的大熊猫的存活,第一次利用黑熊为珍稀大熊猫供血,以及第一部关于大熊猫的专著《大熊猫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和器官组织学》
2014年,北京动物园申请批准“北京圈养野生动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目前,北京动物园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林业局等多个项目,包括大熊猫白内障基因研究、大熊猫老年病调查、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研究、大熊猫胚胎三维成像构建、大熊猫健康管理研究。2018年,北京动物园被授予“北京圈养野生动物保护国际技术合作基地”,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继续支持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研究,以及大熊猫遗传多样性和健康管理研究。
新京报记者易周
编辑丁田校对茜茜

橡皮树一直不见长,换种“方法”养,叶子黑亮,小苗变“大树”

共抒爱国情!在珠海,这些港澳同胞这样庆祝国庆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下月举行 将新增“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

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今日"九一八",这堂爱国课一定要讲给孩子

世界粮食计划署采购促进发展项目主任赵兵与嘉宾交流

厦门四桥一隧9月30日14时起将迎首波出岛车流高峰

朱婷休战中国女排3-0肯尼亚 稳居积分榜第一

垂死恒星!重金属2D平台动作游戏《Valfaris》上架St

关闭打赏!33家直播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
